1996年,19歲的她就走上了三尺講臺,一干就是21年。21年的平凡,21年的付出,21年的默默奉獻,她快樂著學生的快樂,幸福著學生的幸福。做最好的教師,用青春和生命譜寫教育人生,這就是三友小學教師李洪波的畢生追求。經過多年努力,她被評為綏化市“優(yōu)秀共產黨員”,綏化市“語文教學能手”,肇東市“勞動模范”、“模范教師”、“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共產黨員”、“十佳青年教師”等稱號。

自參加工作起,李洪波老師一直在教育教學第一線擔任班主任工作,先后送走六個畢業(yè)班。初登講臺時的情景讓她終身難忘:面對著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神,聆聽著學生們真情的呼喚,她真切地體會到為人師者任重道遠的含義。從那一刻起,她就默默告訴自己:肩上的擔子,一頭擔著義務,一頭擔當責任。兩個心房,一個裝的是良心,一個裝的是愛心。不能忘記,為了練就扎實深厚的教學技藝,不知多少次她在空蕩蕩的教室里反復練習基本功;不能忘記,為了能在課程改革的大潮中搏擊長空,不知多少回,她伏案備課至天明。為了公開課上的更完美,不知教案改了多少回,寫了多少本。她常常在教后反思: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每節(jié)課的教學語言應該充滿魅力,自己行嗎?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有豐富的人文情懷,自己具備嗎?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在課堂上,學生能如沐春風,如癡如醉,將學生沉浸在美的畫面,詩的境界,愛的懷抱中,自己做得到嗎?
帶著這些疑惑她開始伴著冉冉升起的朝陽,吟誦著唐詩宋詞,美文佳篇。在她的枕邊出現(xiàn)了教育名著,各種教育文選。在書中她結識了蘇霍姆林斯基,拜訪了巴班斯基,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對話,向教育大師葉圣陶請教……她深刻地體會到教育的真諦。“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強烈的事業(yè)心,對教育事業(yè)執(zhí)著的熱愛,孜孜不倦的學習,使她的課堂教學有了突迫性的進展。

在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她多次出省、地、市各級公開課均獲得好評。先后十余次參加各級教師基本功大賽,幾十次演講比賽。在全市百名教師朗誦大賽中獲一等獎,總分位居榜首,并且作為唯一一名獲獎代表在總結大會上展示。多年來,她苦苦探索的教學模式、教學風格已經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曾多次應教育科研部門的邀請為全市的語文教師做教材教法的培訓。在這二十一年里,她先后為省、地、市各級會議出公開課三十余節(jié),她以精湛的基本功,流利的表達獲得專家和學者的聲聲贊許。她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教學任重而道遠,在這條路上將勤耕不輟執(zhí)著前行!
在苦煉業(yè)務能力的同時,班級管理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李老師所帶班級班風正,學風濃,連年被授予“免檢班”、“星級班”、“文明班級標兵”等稱號,得到校領導、同行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在學習上,班級成績一直位居年組榜首。2003年全市優(yōu)生競賽班級學生獲數學科第一名,語文科團體第一名。2007年所教班級參加全市作文閱讀大賽獲得第一名。除承擔各種出課比賽任務外,她還承擔各級班隊會展示活動。2008年5月31日慶“六·一”《為了四川汶川的孩子》主題中隊會在肇東市電視臺播放。2013年全國雷鋒現(xiàn)場會在三友小學召開,她的班級因主題中隊會《雷鋒在我心中》被評為綏化市優(yōu)秀少先隊中隊。
奉獻著自己,李老師選擇與付出同行。她深知,一名優(yōu)秀的黨員教師,要全身心地與事業(yè)融為一體。

2004年畢業(yè)班統(tǒng)考,她選擇周末不休息全天為后進生義務補課。她起早貪晚地為學生輔導,深夜批改作業(yè),判試卷。李老師的女兒只有兩周歲,在一個補課的周末,她站在窗前休息,遠遠望去,操場上一老一小兩個身影向教學樓走來,原來孩子太想媽媽了,讓姥姥帶著她找媽媽,她激動沖下樓去,抱起孩子一剎那間,她的眼睛濕潤了。看著一老一小離去的背影,聽著兩歲的女兒喊著:“媽媽回家,媽媽走……”她的心都要碎了。當她看到學生在考場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時她無怨無悔。她知道,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一種行為上的神圣!
2008年9月1日,她懷著激動的心情接到了一項光榮的任務:支援農村教育事業(yè)。她深知支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境界的體現(xiàn),帶著這樣的認知踏上了為期一年的支教之路。支教之初,由于修路,汽車需要改道行駛,每天要在路上顛簸四五個小時。走進教室,看到六套破舊的桌椅,一張講桌,一塊黑板,還有11雙好奇的眼睛,心中不知涌起的是什么滋味……支教學校的學生源于當地農村,家長出去打工,都是老人照顧。為此她確定了育人目標——從習慣入手,改變他們的學習、衛(wèi)生、文明禮貌習慣,告訴他們“態(tài)度決定一切,習慣影響終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習慣好的同時,學習成績也大幅度提高。本職工作的付出對她來說極為平常的,惡劣的環(huán)境才是對她最大的考驗。冬天到了,她開始學習燒爐子。雖然室內爐火正旺,但四處透風,講課時都是哈氣,凍手凍腳,不得已站在講臺上懷抱熱寶,身穿羽絨服,各種疾病紛至沓來,膽囊炎、胃炎、腎炎。但李老師覺得,因為支教,因為這里的孩子和善良的人們,她的付出值得!

2016年4月,李老師的父親查出肺癌晚期。作為一線班主任教師,如果去陪伴父親治療就會讓班級六七十名孩子沒有了精神與學習的依靠,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毅然選擇了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沒有因為病重的父親向單位請過一天假。并作出妥善安排,在確保學校所有授課任務按時完成的情況下,利用自己一切休息時間,照顧父親,陪伴父親,盡量做到忠孝兩全。她的心里也無數次掙扎煎熬:作為女兒,在父親病重的情況下,卻沒能每天守在身邊照顧,是否不孝?可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教師,在孩子們需要自己的時候,她舍小家,顧大家,堅守崗位,盡職盡責,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奉獻”的真正含義。
李老師愛她從事的事業(yè),因為這份愛,讓她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畢業(yè)班,而毅然決然的在女兒哺乳期間,放棄了應有的哺乳時間;也是為了這份愛,在孩子患肺炎高燒不止時,扔下了正在靜點的、哇哇大哭的五個月大的女兒而走上了講臺;還是為了這份愛,在患聲帶結節(jié)期間,醫(yī)生讓休息一周,可她從醫(yī)院走出來,徑自回到學生中間……面對別人的種種不解,她內心很坦然,我把沉甸甸的責任,用愛使它變成一種甜蜜的負擔!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這就是紅燭的精神寫照,更是一名黨員、一名人民教師神圣而無聲的誓言!李洪波老師將會帶著這種執(zhí)著的信念,在教育的征程上,爭先創(chuàng)優(yōu),無私奉獻,用她的青春和生命譜寫輝煌亮麗的人生。